1968年,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已经获得了太多的成功。 这一年,电影界前辈、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郎格洛瓦提出了整个电影史应该以"戈达尔前"与"戈达尔后"两个概念来划分的论点。在他看来,38岁的哥达尔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创了一个时代。 著名作家路易·阿拉贡早在1965年就已经说过:"今天的艺术就是戈达尔。"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也宣称:"在戈达尔的影片里,学问太多了。" 其实,除了处女作《筋疲力尽》获得1960年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狂人比挨洛》获得196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青年评论奖、《中国姑娘》获得1967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外,戈达尔导演的其他几十部影片,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好的声誉,大多数观众看戈达尔的电影,不是不知所措,就是焦躁不安。 或许,戈达尔生来就是电影的敌人。 在1967年拍摄的《周末》里,他让动作停止--两个倒垃圾的人直接对着一部摄象机谈话,长达7分钟之久。在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一个仅仅穿着乳罩和短裤的女人,坐在半明半暗的一张桌子上,直接对着一部推近拉远的摄象机说话,详细的叙述她参加的一次狂欢。这个段落也持续了好几分钟。思想激进的戈达尔,用这种方式与好莱坞抗衡。因为在他看来,好莱坞电影流畅的剪辑和快速的节奏,是为了迎合观众,进而麻痹观众,使他们沉湎在白日梦中,甘心情愿的忍受资产阶级的剥削。他甚至认为,电影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要反抗资产阶级,就需要把电影的传统全部粉碎。这样不象电影的电影,才使值得拍摄的好电影。
故事发生在1976年的法国尼斯,艾格妮丝(阿黛拉·哈内尔 Adèle Haenel 饰)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千金小姐,她的家族运营着当地最豪华的酒店。这样一个从小到大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女孩,偏偏喜欢上了一个大她10岁,名叫莫里斯(吉约姆·卡内 Guillaume Canet 饰)的男人,关于这个生性风流的男人,有许多的流言蜚语,但是这些都不能动摇艾格妮丝对莫里斯的爱,她坚定的相信他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因为好赌,莫里斯惹上了大麻烦,于是他想到了利用艾格妮丝的身份去讨好弗拉托尼(让·科索 Jean Corso 饰),艾格妮丝对莫里斯言听计从,甚至为了他而背叛了自己的母亲(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饰)。
理查德(让·杜雅尔丹 Jean Dujardin 饰)和克莱尔(阿涅丝·布朗肖 Agnès Blanchot 饰)结婚多年,两人膝下养育着可爱的小女儿,日子在平静之中充满了幸福。理查德是一名警察,克莱尔则是麻醉医师,两人的工作都十分繁忙,因此年幼的女儿常常必须面对独自待在家中的情境。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一个心理变态的罪犯潜入了家中,将女孩蹂躏杀死,经此噩耗,这个完满的家庭崩溃了。很快,嫌疑人艾克曼(劳伦特·卢卡斯 Laurent Lucas 饰)被捉拿归案,尽管证据并不完备,但艾克曼还是被判处了三十年的刑期。就当众人以为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之时,艾克曼寄给理查德的一封信却改变了一切。
19世纪初,法国亚库-贝里格某乡村。清秀懂事的少年雅克(Léo Legrand 饰)和爸爸(Albert Dupontel 饰)妈妈(Marie-Josée Croze 饰)生活在一间破旧的小木屋中。某天,厄运突然降临。雅克的爸爸失手杀死南萨克伯爵(Jocelyn Quivrin 饰)的管家,因此遭到通缉。妈妈虽然亲自前往伯爵处求情,反令伯爵变本加厉,提高赏金。未过多久,雅克的爸爸被捕落网,更悲惨地死于刑期中,妈妈也悲恨交加,最终撒手人寰。沦为孤儿的雅克被好心的波纳神父(Olivier Gourmet 饰)。时光荏苒,雅克(Gaspard Ulliel 饰)成长为英气逼人的青年,他和美丽的女孩莉娜(Judith Davis 饰)萌生纯洁的爱情,同时也要携手共同经历波澜壮阔的人生…… 本片根据欧仁·勒鲁瓦(Eugène Le Roy)的原著改编。
盖瑞(塔哈·拉希姆 Tahar Rahim 饰)年轻有为,身为一名核电站工作人员,他必须奋战在核辐射最为强烈的第一线,而和他一起工作的,都是一些毫无情趣的大老爷们儿。一次偶然中,盖瑞遇见了名为卡罗尔(蕾雅·赛杜 Léa Seydoux 饰)的女子,卡罗尔的魅力和温柔为盖瑞枯燥坚硬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 没过多久,盖瑞和卡罗尔便坠入了爱河,两人借由激情四射的交欢来遗忘世间的荒芜,然而,唯一的问题是,卡罗尔已经名花有主,那个人恰恰就是盖瑞的同事托尼(丹尼斯·门诺切特 Denis Menochet 饰)。随着时间的推移,盖瑞和卡罗尔的情事渐渐无法再隐藏下去,与此同时,盖瑞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亦出现了问题。
导演是新浪潮导演中不太为人熟知的让·丹尼尔·波莱(Jean-Daniel Pollet)。上世纪50年代末期,波莱被认为是法国新浪潮诸子中最有才能的一个,波莱虽然比察布罗尔、戈达、特吕福、里维尔还年轻,但是在他们的光芒笼罩之下,波莱就没那么惹人注目,但他被誉为最善于捕捉普通人情感的导演。生于里尔,波莱大学时代学的是哲学,在看了约翰·福特(John Ford)的《蓬门今始为君开》(The Quiet Man)之后,深受震动,并迅速决定改学电影。1957年,时年27岁正在服兵役的波莱在法国军方电影部学习电影技术。稍后,他成为大导演杜其维(Julien Duvivier)的助手,拍摄费尔南德尔(Fernandel)主演的系列片《穿雨衣的男人》(The Man In The Raincoat)。这个工作对波莱来说,“学到了应该做的事情”。他和他同时代的年轻电影人一样,正在努力打破法国电影传统。有一次他在巴黎郊区的一个舞厅拍摄的时候,波莱认识了克劳德·迈奇(Claude Melki),一个有点矮小、带点自卑、年轻的裁缝学徒。可是在迈奇身上,波莱发现了他个性的另一面。他决定拍摄他的首部电影,一部名为《只要酒醉不醒》(Pourvu Qu'on Ait L'ivresse,1958)的短片,迈奇首次在电影里出演,扮演一个试图在舞厅把妹的委琐男,电影混杂纪录片、剧情片多种元素。这是波莱和迈奇合作的6部短片之一,这是他们多年合作的开始,迈奇获得法国基顿之称。对于他们的合作,波莱说:“他为我做任何事情,他的谈吐,他的舞技,他很有天分。然而离开了我,他就完全没有发挥的余地,我于他就像他的父亲一样。” 1963年,在着手筹拍长片之前,波莱拍摄了《地中海》(Méditerranée),一部45分钟16mm的影片,改编自作家菲利普·索勒斯(Philippe Sollers)一篇文章,波莱想拍摄一部“叙事电影,但是可以游弋于电影和小说之间,并将文字和影象联系起来”。这部电影环绕地中海拍摄了4个月,展示了沿途的风土人情,花了3年时间剪辑,确立了波莱“电影诗人”的称誉,被评论家认为是“最具形的抽象影像家”。
安德烈(雅克·迪特隆 Jacques Dutronc 饰)和妻子丽斯贝斯带着儿子吉列姆(Rodolphe Pauly 饰)前往巴黎,因为经济拮据,一家人暂时住在好友米卡(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家中,米卡热情的接纳了三人。某日,丽斯贝斯驱车参加晚会,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而法医鉴定出车祸当晚,丽斯贝斯服用了大量安眠药,这一结果成为了笼罩在吉列姆心头的阴影,因为他怀疑母亲的死并非一场意外。 一晃眼多年过去,安德烈成为了名扬四海的著名钢琴家,而米卡亦变成了吉列姆的后妈。某日,名为让娜(安娜·莫格拉莉丝 Anna Mouglalis 饰)的少女找到了安德烈,向他拜师学艺。实际上,让娜一直怀疑自己是安德烈失散多年的女儿。
莉拉(莎拉·弗里斯蒂 Sara Forestier 饰)是一个有着轻微口吃的女孩,这种生理缺陷给她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班上总是有不懂事的孩子喜欢模仿莉拉说话并且嘲笑她,因此渐渐地,莉拉缄口不言,越来越沉默。然而,莉拉拥有一颗聪慧的头脑,勤恳踏实的她总是能够在班上名列前茅。 一次偶然中,莉拉结识了名为阿莫(何杜安·阿迦南 Redouanne Harjane 饰)的男孩,阿莫是一名赛车手,靠着非法比赛来赚钱。和莉拉的寡言不同,阿莫非常喜欢说话,总是叽叽喳喳讲个不停,两个性格大相径庭的年轻人之间,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老师在莉拉的身上发现了杰出的写诗天赋,在老师的鼓励下,莉拉开始将自己不成句的短语创作成为诗句,发表在网络上,哪知道一炮而红,追随者众多。可她和阿莫之间的感情,却因此而越来越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