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同(赵文瑄)是事业有成的男同志,与男友赛门(Mitchell Lichtenstein)在美国过着幸福的同居日子,烦恼来自要用各种招数应对远在台北的父(郎雄)母(归亚蕾)的一次次逼婚。伟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书一封声称会在美国结婚,没料父母想亲眼见证。无奈,他只得拉上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金素梅)“假婚”,想逃过一劫。 父母对葳葳相当满意,却对伟同的草率态度不满,为让父母满意尽快返回台北,伟同犹如“拼命三郎”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断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迟,令他和赛门的感情亮起“红灯”,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了他的孩子。似乎,伟同在强大的父母(传统)面前,只能选择去做一个 “表面正常”的男人。
「新宝岛曼波」拍摄以抒情诗人著称的杨泽,邀请小说家骆以军、杨隶亚、黄崇凯共同参与编剧,表现诗人致力探索的70年代迄今的台湾文化论述。全片尝试创造纪录片全新的叙事方法,聚焦杨泽的百年情怀与文化史观,并企图让电影开展「南部是歌,北部是诗」的诗意视野。
改編自名著《米蘭夫人》。家庭教師白瑞美(金玫)受王家所聘,來到後即感覺王宅氣氛詭異。王家主人王義明(柯俊雄)自愛妻疑似和人私通雙雙死在海裡之後,便和朋友連嘉文(郭夜人)之妻春鶯(丁香)交往親密,對女兒淑媛(小惠)不理不睬。淑媛因得不到父愛,一開始對瑞美很不友善,而管家的女兒阿蘭(戴佩珊)更是行蹤鬼祟,只有王家友人高鳳嬌(柳青)、高玉琨(歐威)兄妹對瑞美示好。瑞美來後不到一個月,王家即接二連三的發生鬧鬼事件。瑞美也因義明對淑媛的態度而起爭執。本來執意離去的瑞美,不料義明被瑞美的態度所感動,一改往日的行徑,王家開始有了歡笑。某日,王家開舞會,連嘉文夫婦也在邀約之列,不幸翌日竟接到連嘉文被人毒殺的噩耗,義明、春鶯遂被警方約談。此時瑞美也發現王妻的日記,內容顯示出王妻的死因令人懷疑;同時也發現只要跟義明交往親密的女人,都會莫名其妙的被陷害。之後,義明以散心為由,邀請瑞美攜淑媛、阿蘭到別墅遊玩。淑媛不慎受傷,義明與瑞美為照顧淑媛,兩人感情更進一步,決定結婚。就在結婚典禮的前夕,瑞美發現了真正殺死王妻的兇手,但她卻被兇手困在地窖裡,同時也在地窖中發現了王妻的屍體…
2006年夏天,清苦学生林明宽(张睿家 饰)在网络上看到全台湾钢琴大赛第一名的陈文青(林逸欣 饰)心生好感。而后阿宽见到了来金门过暑假的小青,机缘巧合,两人相识。那个夏天阿宽和好友沙虫(李嘉文 饰)载着小青,游遍了金门风光,在阳光和星空下看见金门的美丽,也一同感受了初恋的酸甜青涩。小青喜欢用手机纪录拍照,一切深刻的画面都纪录在手机里。小青每天练琴的时候,阿宽就在屋外聆听,那是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小青跟阿宽过完最美好的暑假,承诺回去后会天天给阿宽E-mail,也承诺明年夏天,会回到他身边!从此每天接收E-mail是阿宽最期待的事,第二年夏天钢琴声果然再次响起,可阿宽却觉得这个小青有所不同。直到有一天阿宽和沙虫经过墓地,看到小青的墓碑,死亡日期竟然是2006年10月18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恶作剧?还是小青专程回来遵守自己的承诺……
玻板是“少林五祖”之一,某日,师傅带着他连同其他四人坐飞机去美国进行巡回表演,然而,调皮的玻板因为做了错事而被师傅责罚面壁思过因此错过了飞机。孤身一人的玻板在车站流连,偶然间遭遇了小偷,并因此结识了善良的吴妈一家人。 玻板和吴妈等人住在了林业家,玻板偶然之中得知吴妈和林业原来曾是恋人,因为误会分道扬镳,如今缘分使两人再度相遇,在众人的帮助和劝说下,他们最终重修旧好。小豆丁被坏人拐走,玻板只身前去救援,林雅的“飞鹰队”主力更是因此而受了伤,无缘即将举行的毽球比赛。比赛如期展开,飞鹰队遭到了裁判的不公评判,此时,师傅一行人从美国回来与玻板重逢,在玻板的请求下,“少林五祖”出手相助,用少林真功夫在比赛中大破敌手。
明朝晚年,朝政腐败,复社成员冒辟疆(吴冠易饰)等人议论时政,正义敢言,成为一时青年才俊。董小宛(高晓蝶饰)虽然风尘女子,但是胸怀天下,对于冒辟疆等有志之士更是仰慕不已。一日,冒辟疆为逃避官府追捕,逃入妓院,偶然与董小宛见面,虽然匆匆离别别,但是给小宛留下深刻印象。不久两人再次见面,两情相悦,私定终身。冒辟疆承诺自京城回来后便迎娶董小宛。明朝皇室子弟朱统锐(徐锦江饰),仗着自己的家世背景、无恶不作,横行霸道,意欲强行霸占董小宛,被小宛言辞拒绝,从此怀恨在心。而富家子弟窦霍(林伟饰)不学无术,荒淫无耻,也意欲强行向董小宛求欢,也是遭到拒绝。窦霍竟然设计迷奸了董小宛,令董小宛痛不欲生。而此时回到南京的冒辟疆也因为被指责危害朝政而被捕入狱,落入朱锐统手中,将被处死。为了挽救冒辟疆,董小宛决心入狱,牺牲自己,救出冒辟疆……
有人說過「十七歲」是一個具有魔力的數字,因為十七歲正好是青春怒放的時期,離法定的成人還有最後一段的萌昧期。大多數人的十七歲都是在汗水與淚水交織的高中校園度過的,十七歲的生命充滿各種曖昧與可能。 四十五歲則是另一個令人遐想的生命階段,因為在此標注了生命中點的里程碑,準備跨過的是「不惑」的關卡。四十五歲的他們抱著一顆曾經熱血的心展開了一趟追尋高中失聯同學的旅程,大家都以為旅程的終點就是與高中同學歡聚、慶祝同學會,沒想到,等待著他們的卻是一個個沒有逆料到的生命驚奇―― 包括中年失業、子女教養、夫妻關係、身心健康、父母健康、自我實踐與生死大事等問題,彷佛要通過了這重重的考驗,生命才能真的邁入不惑的旅程。 於是,旅途上的他們與那些久違的年輕夢想、熾燃理念與純真初心相逢了,原來,他們一直在尋找的不是什麼失落的青春歲月或失聯的旅伴,而是那一個個被遺忘的「原來的自己」。 旅程如斯奇妙,最後帶著他們一路返回了自己的「初心」。在這個期中休息站,他們盤整了自己生命的得失,加滿了油,再次啟程,往生命後半段的坦蕩旅途一路駛去,這次的終點將是圓融與完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