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电影大师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自2011年凭借《浮士德》擒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之后就一直在筹备新作《占领下的卢浮宫》。此次索科洛夫将镜头对准巴黎卢浮宫,将时空拽回二战时期,探究纳粹占领下艺术与政治的内核关联。影片已入围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蛰伏四年,俄罗斯电影大师将再度携新作亮相水城,不知能否再夺大奖,但此次作为该片的世界首映,已足够吸引多方关注。 索科洛夫一向热衷于拍摄历史与权力题材电影,其代表作“权利四部曲”中的三部分别涉及:关于希特勒的《莫洛赫》、描写列宁的《遗忘列宁》以及有关日本裕仁天皇的《太阳》。而作为艺术爱好者的索科洛夫对文化收藏宝库的博物馆也是情有独钟,早在其2002的名作《俄罗斯方舟》中就曾取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此次新作《占领下的卢浮宫》更是直接将镜头对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法国卢浮宫,定将上演一场有关艺术、政治与文化的历史纠葛。
妮娜(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饰)千里迢迢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巴黎,意在这里潜心学习表演。在巴黎,妮娜结识了名为保罗(Wadeck Stanczak 饰)的男子,之后又通过保罗认识了昆汀(朗贝尔·维尔森 Lambert Wilson 饰)。 昆汀曾是一名前途无量的演员,却因为女友的意外死亡而一蹶不振,颓废度日。昆汀的艺术气质吸引了妮娜的注意,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然而,昆汀在死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选择自杀,和曾经的女友一样死在了车轮之下。之后,痛苦的妮娜向一直暗恋她的保罗寻求温暖,可是妮娜对保罗的感情,却并非爱情,这令保罗感到十分痛苦。妮娜决定出演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正是当年昆汀最后演出过的戏剧。
故事发生在1819年的诺曼底,刚刚结束了修道院的修行的年轻女子珍妮(茱迪丝·谢拉 Judith Chemla 饰)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幻想回到了家乡。在那里,他邂逅了名为朱利安(茱迪丝·谢拉 Judith Chemla 饰)的年轻男子,两人很快就决定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新婚的快乐并没能够维持太久,很快,珍妮就发现朱利安其实是一个虚伪而又薄情的花花公子,他不仅对珍妮非常的粗暴和冷淡,而且和珍妮最好的朋友有一腿。 朱利安彻底摧毁了珍妮对家庭和承诺的幻想,最终,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他的死并没能安抚珍妮受伤的心灵,因为对她来说,一个噩梦结束了,另一个噩梦开始了。
汤姆(罗曼·杜里斯 Romain Duris 饰)继承了父亲的地下的房地产事业,为了驱赶钉子户,他想出了各种变态的点子:放老鼠闹鼠灾、断水断电赶人、用球棒捣毁房屋设备,打伤毫不相干的人……,同时他还需要出面帮助父亲摆平各种麻烦。当他耍这些流氓手段时,心中丝毫没有怜悯。一个晚上,汤姆突然发现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方向。他偶遇了去世的钢琴家母亲的经纪人,这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练习钢琴的美丽时光,那是一段被现实毁掉的美好。汤姆想起优雅的母亲,试图重新拾回心中遗忘的节奏。他遇到一位教钢琴的华人女孩,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他还是跟她学起了钢琴。音乐让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顺畅。汤姆沉迷练琴而耽误了房地产的工作,父亲与朋友对他越来越不满意。是跟随心中的节奏继续前行,还是被父亲的枷锁捆绑永远生活在暗无天日中,汤姆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吗? 本片获得2005柏林影展最佳配乐。
1968年,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已经获得了太多的成功。 这一年,电影界前辈、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郎格洛瓦提出了整个电影史应该以"戈达尔前"与"戈达尔后"两个概念来划分的论点。在他看来,38岁的哥达尔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创了一个时代。 著名作家路易·阿拉贡早在1965年就已经说过:"今天的艺术就是戈达尔。"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也宣称:"在戈达尔的影片里,学问太多了。" 其实,除了处女作《筋疲力尽》获得1960年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狂人比挨洛》获得196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青年评论奖、《中国姑娘》获得1967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外,戈达尔导演的其他几十部影片,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好的声誉,大多数观众看戈达尔的电影,不是不知所措,就是焦躁不安。 或许,戈达尔生来就是电影的敌人。 在1967年拍摄的《周末》里,他让动作停止--两个倒垃圾的人直接对着一部摄象机谈话,长达7分钟之久。在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一个仅仅穿着乳罩和短裤的女人,坐在半明半暗的一张桌子上,直接对着一部推近拉远的摄象机说话,详细的叙述她参加的一次狂欢。这个段落也持续了好几分钟。思想激进的戈达尔,用这种方式与好莱坞抗衡。因为在他看来,好莱坞电影流畅的剪辑和快速的节奏,是为了迎合观众,进而麻痹观众,使他们沉湎在白日梦中,甘心情愿的忍受资产阶级的剥削。他甚至认为,电影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要反抗资产阶级,就需要把电影的传统全部粉碎。这样不象电影的电影,才使值得拍摄的好电影。
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米切尔(法布莱斯·鲁奇尼 Fabrice Luchini 饰),他的职业是巡回法院的庭长。在业内,米切尔有着“两位数庭长”的昵称,因为凡是他经手的案件,被告人被判刑的年份均超过两位数。 这一次,米切尔要面对一桩非常棘手的案件,案件中的死者,是一名年仅7个月大的婴儿。在审理案件的同时,米切尔还要应付自己顽固的感冒。陪审席上坐着形形色色的陪审员们,其中,一个熟悉的面孔吸引了米切尔的注意,她就是蒂特(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 Sidse Babett Knudsen 饰),蒂特是一名医生,曾经照顾过生病主演的米切尔。蒂特的存在让米切尔开始格外认真的审视起这桩扑朔迷离,似乎另有隐情的案件。
Since 2014, in France, Restorative Justice has offered victims and perpetrators of offences the opportunity to dialogue through secure systems, supervised by professionals and volunteers such as Judith, Fanny or Michel. Nassim, Issa, and Thomas, sentenced for theft with violence, Gregoire, Nawelle and Sabine, victims of home jacking, robbery and purse snatching. Also Chloe, victim of incestuous rape, all engage in measures of Restorative Justice. On their journey, there is anger and hope, silence and words, alliances and heartbreaks, awareness and regained confidence. And at the end of the road, sometimes, reparation.
丈夫彼得(阿登·杨 Aden Young 饰)的死让道恩(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饰)伤心欲绝,就在此时,道恩的小女儿西蒙娜(摩根·戴维斯 Morgana Davies 饰)却告诉她,彼得的灵魂栖息在院子里的一颗巨大的榕树之上,正默默的守护着整个家庭。靠着榕树的支撑,道恩渐渐从永失我爱的痛苦和悲伤中走了出来,优秀青年乔治(马尔顿·索克斯 Marton Csokas 饰)的出现更是让道恩重新感受到了被爱和被关怀的快乐。 没想到,道恩和乔治之间的感情遭到了女儿的强烈反对,西蒙娜无法相信除了父亲外,母亲竟然还能爱上别的男人。同时,院子里的榕树似乎对道恩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它竟然也开始用它自己的方法干预起了道恩的生活。
这样一座小镇,非常的小。小到一个望远镜就能看到所有事情;小到邮差可以悠闲的翻看每一封信,然后再把他们封好;小到人们不需要打招呼,因为他们总是碰到。 镇上有一个男人,每天早上做同样的事,换鞋,出门,工作。表面上,他的工作是工地里的焊接工,实际上,他真正的工作是做画家梦。他用廉价水彩颜料做画,在天空中大量留白。他和镇子里的同龄人一样,感到单调,琐碎,平淡。他又有点像年轻人,为了理想蠢蠢欲动。 男人有一位妻子,肥胖的身体证明了她是一位尽职的家庭主妇。男人赚钱养家,妻子把赚来的钱变成食物养活他。他们懂得墨守契约的道理,所以很少说话。 男人的父亲是一位落寞贵族,他的前半生也许并不传奇,但他还是把优雅和感性留给了下一代。 小镇的爱情是平淡的,之所以称为平淡,是因为这样的爱情里面没有贫富距离,也没有肤色差异,好像所有爱情之外的事情都和爱情无关。只是寥寥几笔,直到结婚那一刻,还是没有让人感到坟墓的存在。 酒馆里的厕所管理员原来是男扮女装。他不喜欢的不光是女人,而是人。所以他看到动物很开心。但他决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异服癖,因为很难想象他会喜欢自己穿上女装后臃肿老迈的样子。 小镇邮递员喜欢一封封的把信拆开,略略一阅,完后再放回去封好。也许寄信的人压根就没封,也许世界上的邮差都惦记着信里的内容。 星期一的早上,男人离家出走。 于是,他到了威尼斯。威尼斯的自由几乎可以包容一切,条件是你必须也是自由的。人们做着想做的任何的事,甚至是做一个小偷,也一样被允许。装腔作势与这里格格不入,他们太真实了,真实得藏不住丑和美,只要你有一丝恻隐之心都会暴露无遗。 偶然遇到他,火车上的陌生人。自由的共性让男人辞别了父亲的那位虚伪得可笑的老友,与第二次撞面就一见如故的他成为了朋友。他登上了朋友的小舟,带着不期而遇的好奇,离开了生活中刻意的无奈。 他还有过一次邂逅,之后才发现,艳遇注定不是此次旅行的主题。更多的邂逅都不会有下文,只是短暂的擦肩而已。即使再重复一次,重复同样的人,结果也是一样的。 他寄了一张明信片给妻子,正面画上威尼斯风景。这次邮差不用拆就能看到他对给妻子说的话,可妻子连看都不看就把他撕得粉碎。邮差猜到会这样,有时候男人喜欢的浪漫代表了女人痛恨的离别。 于是,男人回来了。 有时候,习惯让人产生想失去的冲动,转一圈之后回到原处,看看还是一样,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牧师。男人像往常一样换鞋,出门,工作。只是出门前多了一个妻子的吻。于是,他知道了,有些东西不用跑太远也能得到。
安德烈(雅克·迪特隆 Jacques Dutronc 饰)和妻子丽斯贝斯带着儿子吉列姆(Rodolphe Pauly 饰)前往巴黎,因为经济拮据,一家人暂时住在好友米卡(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家中,米卡热情的接纳了三人。某日,丽斯贝斯驱车参加晚会,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而法医鉴定出车祸当晚,丽斯贝斯服用了大量安眠药,这一结果成为了笼罩在吉列姆心头的阴影,因为他怀疑母亲的死并非一场意外。 一晃眼多年过去,安德烈成为了名扬四海的著名钢琴家,而米卡亦变成了吉列姆的后妈。某日,名为让娜(安娜·莫格拉莉丝 Anna Mouglalis 饰)的少女找到了安德烈,向他拜师学艺。实际上,让娜一直怀疑自己是安德烈失散多年的女儿。
十六世纪后半叶,法国处于“胡格诺战争”时期,天主教和新教残酷战争不断。而宫廷内部也奢华淫靡,腐败不堪。为了平息连年内战,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宫廷决定将玛格丽特公主(Isabelle Adjani 伊莎贝尔·阿佳妮 饰)嫁给新教徒的首领纳瓦尔国王亨利(Daniel Auteu il 丹尼尔·奥德耶 饰)。 1572年8月24日,婚礼在巴黎隆重举行。正当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时。凯瑟琳皇后(Virna Lisi 饰)却下达命令,发动了一场针对新教徒的血腥大屠杀,即西方历史上著名的惨案——“圣巴托罗缪之夜”…… 影片改编自大仲马的名著,荣获1994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维尔娜·丽丝)和评审团大奖,1995年凯撒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剧本和最佳服装设计等多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