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丽(苏菲·玛索 Sophie Marceau 饰)年轻貌美又独具才华,一次偶然中,她和名为克里夫(帕斯卡·格里高利 Pascal Greggory 饰)的男子相遇了,克里夫醉心于克莱丽独特的气质之中,而克莱丽亦爱上了克里夫,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准备踏入婚姻的殿堂。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名叫莫内(吉约姆·卡内 Guillaume Canet 饰)的摄影师闯入了克莱丽的生活之中。和温文尔雅的克里夫不同,莫内粗鲁有不羁,然而,正是这份狂野深深地吸引了克莱丽。一边是许下了神圣誓言后结为连理的丈夫,一边是不断抗拒但又情不自禁想要靠近的情人,夹在两人之间不知该如何选择的克莱丽终于感受到了生命之重与爱情之苦。
影片以1993年在巴黎18区发生的一起警察暴力的真实事件为背景:一名警察在巡逻期间枪杀了一名17岁的扎伊尔少年Makomé M'Bowolé。而在影片当中,巴黎街头,一群反政府青年。纠纷由其中一人被警察殴打重伤而起,众人怀恨在心。文兹(文森特·卡塞尔 Vincent Cassel饰)弄到一把真枪,决心还以颜色。他们的仇恨与愤怒随处可见,这场与警察之间的大规模冲突,一触即发。混战中,文兹被警察开枪打死,他的同党也颤抖着对准了警察的头,枪声响起……无论是警察还是街头混混,每个人都失去了控制。这青春期里的不安与躁动,就像失控的怒火一般,无人幸免。 导演马修·卡索维茨荣获第48届戛纳电影节(1995)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
故事发生在车水马龙的繁华大都市巴黎,隐藏在川流不息的人群背后的,是紧密交织混乱而又复杂的黑帮关系网。克劳德(菲利普·科贝尔 Philippe Caubère 饰)身为黑道的教父级人物,拥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强大的话语权。在他的指挥和领导下,各帮派之间艰难的达成了统一,互惠互利,经营着各种违法的勾当。 拉比尔(托莫·希思黎 Tomer Sisley 饰)和伊沙姆(梅迪·内博 Mehdi Nebbou 饰)是克劳德忠实的朋友和左膀右臂,不仅如此,克劳德还拥有一名忠心耿耿的打手弗兰克(伯努瓦·马吉梅 Benoît Magimel 饰),专门帮他处理一些“脏活”。一场意外中,克劳德被捕入狱,等待着他的,是为期三年的监狱生活。三年虽然短暂,但足以改变一切。
黑暗中,一个身着风衣的神秘男人在通道中穿行。他就是莫里斯(塞吉·赫吉安尼Serge Reggiani饰),一个刚刚出狱却仍依靠偷窃为生的盗贼。为了清算以前的旧债,他准备跟他的朋友西里安(让-保罗·贝尔蒙多 Jean Paul Belmondo饰)再干一桩偷窃案。不料行事时警察却突然而至,莫里斯再次入狱。不明就里的莫里斯认定西里安是警察的眼线,开始寻机报复。而西里安并非警方的线人,真正的卧底另有其人。与此同时,西里安也正开始实施自己的大胆计划。 由世界影坛最负盛名的黑色电影大师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执导的经典犯罪悬疑电影《眼线》,根据1946年出版的小说《犯罪系列》改编而成。
本片通过女记者朱丽娅(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饰)的视角重现了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巴黎东赛馆事件中的一个悲伤的故事。1942年,在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巴黎被要求交出居住在巴黎的犹太人。十岁的萨拉(梅路什·玛亚奇 Mélusine M ayance 饰)和她的家人也未能在这次浩劫中幸免于难。在军队搜捕来临之际,萨拉将年幼的弟弟悄悄锁进家中的衣柜保护起来,并小心翼翼地收好了衣柜的钥匙,满心希冀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让弟弟免于德军的搜捕。可是向往集中营的萨拉意识到这次离开不是一天两天的时候,她拼命逃出集中营回到旧居。可是迎接她的不仅是已经搬进的新住户,还有在衣柜中已经不幸遇难的弟弟。朱丽娅因工作原因受命对这则故事进行挖掘。在采访的过程中她不仅发现了当年掩盖的真相,同时也发现了自己与萨拉一家千丝万缕却又好似命中注定的联系。
克里斯蒂安·科莱威尔,在本片中饰演一名没钱的侦探。受雇于法国一位部长,调查科西嘉岛上由安格·洛尼(让·雷诺)建立的一个恐怖组织。口头上这名侦探说了解这个岛,实际上却一无所知。当他到达科西嘉岛。提起安格·洛尼这个名时,无人不惊恐地看着他。在他找寻安格·洛尼的时候被匪徒劫持,正巧路上发生武装冲突,警察在后面跟踪出现,装傻充愣的带走了科莱威尔(因为匪徒非常多)。 但侦探科莱威尔没有逃过此劫。在安格·拉(卡特蒂娜·莫多诺)——安格·洛尼的妹妹引诱下,乖乖就擒。在警察的几番追捕下,科莱威尔被救。但警察间也发生了矛盾,当地警察与特警在意见上发生了冲突。 后来,在科莱威尔为安格·洛尼和安格·拉的开脱下,三人被释放。此时,安格·拉对这个傻侦探产生了好感,同时也与安格·洛尼建立了友谊。 最后,在科莱威尔的帮助下,安格·洛尼被法庭判处无罪。科莱威尔也留在了科西嘉岛。过起了天堂般的生活。
盖瑞(塔哈·拉希姆 Tahar Rahim 饰)年轻有为,身为一名核电站工作人员,他必须奋战在核辐射最为强烈的第一线,而和他一起工作的,都是一些毫无情趣的大老爷们儿。一次偶然中,盖瑞遇见了名为卡罗尔(蕾雅·赛杜 Léa Seydoux 饰)的女子,卡罗尔的魅力和温柔为盖瑞枯燥坚硬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 没过多久,盖瑞和卡罗尔便坠入了爱河,两人借由激情四射的交欢来遗忘世间的荒芜,然而,唯一的问题是,卡罗尔已经名花有主,那个人恰恰就是盖瑞的同事托尼(丹尼斯·门诺切特 Denis Menochet 饰)。随着时间的推移,盖瑞和卡罗尔的情事渐渐无法再隐藏下去,与此同时,盖瑞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亦出现了问题。
1937年,在中国南京生活多年的德国商人拉贝(乌尔里奇·图克尔 Ulrich Tukur 饰)与妻子多拉准备回国。他把在西门子中国分部担任的职务交给继承人,然而就在当天的欢送舞会上,日军开始轰炸南京城,到处烧伤抢劫,引起南京暴乱。恐慌的居民四处逃散,拉贝毅然打开公司大门 收留中国员工及其他难民。南京城的外国传教士、医生、商人们商议在南京建立一个“南京国际安全区”来保障无辜百姓的安全,拉贝被推举为主席。本来第二天决定回国的拉贝决定要留下来,去拯救无辜的老百姓。当他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对南京人民施加的惨无人道的暴行时,拉贝更加积极地与同伴们和日军斗智斗勇,试图挽救更多的生命。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安全区,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与之同时,日军的暴行更加疯狂,拉贝的人道救助引起他们的不满,安全区多次受到日军的冲击,补给变得越来越艰难。几十万的无辜百姓等待拉贝去拯救,巨大压力下拉贝怎样去完成这人性的使命?
这样一座小镇,非常的小。小到一个望远镜就能看到所有事情;小到邮差可以悠闲的翻看每一封信,然后再把他们封好;小到人们不需要打招呼,因为他们总是碰到。 镇上有一个男人,每天早上做同样的事,换鞋,出门,工作。表面上,他的工作是工地里的焊接工,实际上,他真正的工作是做画家梦。他用廉价水彩颜料做画,在天空中大量留白。他和镇子里的同龄人一样,感到单调,琐碎,平淡。他又有点像年轻人,为了理想蠢蠢欲动。 男人有一位妻子,肥胖的身体证明了她是一位尽职的家庭主妇。男人赚钱养家,妻子把赚来的钱变成食物养活他。他们懂得墨守契约的道理,所以很少说话。 男人的父亲是一位落寞贵族,他的前半生也许并不传奇,但他还是把优雅和感性留给了下一代。 小镇的爱情是平淡的,之所以称为平淡,是因为这样的爱情里面没有贫富距离,也没有肤色差异,好像所有爱情之外的事情都和爱情无关。只是寥寥几笔,直到结婚那一刻,还是没有让人感到坟墓的存在。 酒馆里的厕所管理员原来是男扮女装。他不喜欢的不光是女人,而是人。所以他看到动物很开心。但他决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异服癖,因为很难想象他会喜欢自己穿上女装后臃肿老迈的样子。 小镇邮递员喜欢一封封的把信拆开,略略一阅,完后再放回去封好。也许寄信的人压根就没封,也许世界上的邮差都惦记着信里的内容。 星期一的早上,男人离家出走。 于是,他到了威尼斯。威尼斯的自由几乎可以包容一切,条件是你必须也是自由的。人们做着想做的任何的事,甚至是做一个小偷,也一样被允许。装腔作势与这里格格不入,他们太真实了,真实得藏不住丑和美,只要你有一丝恻隐之心都会暴露无遗。 偶然遇到他,火车上的陌生人。自由的共性让男人辞别了父亲的那位虚伪得可笑的老友,与第二次撞面就一见如故的他成为了朋友。他登上了朋友的小舟,带着不期而遇的好奇,离开了生活中刻意的无奈。 他还有过一次邂逅,之后才发现,艳遇注定不是此次旅行的主题。更多的邂逅都不会有下文,只是短暂的擦肩而已。即使再重复一次,重复同样的人,结果也是一样的。 他寄了一张明信片给妻子,正面画上威尼斯风景。这次邮差不用拆就能看到他对给妻子说的话,可妻子连看都不看就把他撕得粉碎。邮差猜到会这样,有时候男人喜欢的浪漫代表了女人痛恨的离别。 于是,男人回来了。 有时候,习惯让人产生想失去的冲动,转一圈之后回到原处,看看还是一样,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牧师。男人像往常一样换鞋,出门,工作。只是出门前多了一个妻子的吻。于是,他知道了,有些东西不用跑太远也能得到。
1913年的巴黎,可可·香奈儿(安娜·莫格拉莉丝 Anna Mouglalis 饰)在俄国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麦德斯·米科尔森 Mads Mikkelsen 饰)的《春之祭》首演中首次注意到了这位被观众的嘘声与喧哗沉重打击的音乐天才。七年后,二人再次相遇,可可慷慨邀请因俄国革命而流亡法国的伊戈尔携乐评人妻子卡特琳娜(伊莲娜·莫罗佐娃Yelena Morozova 饰)和四名子女搬入自己在巴黎郊外的府邸。随着时间的流逝,可可与伊戈尔之间愈发相互吸引。与此同时,可可也在积极研发自己品牌的香水。病中的卡特琳娜还是察觉了自己丈夫对可可的激情,三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本片获2010年法国恺撒奖最佳服装设计提名。
俄罗斯电影大师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自2011年凭借《浮士德》擒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之后就一直在筹备新作《占领下的卢浮宫》。此次索科洛夫将镜头对准巴黎卢浮宫,将时空拽回二战时期,探究纳粹占领下艺术与政治的内核关联。影片已入围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蛰伏四年,俄罗斯电影大师将再度携新作亮相水城,不知能否再夺大奖,但此次作为该片的世界首映,已足够吸引多方关注。 索科洛夫一向热衷于拍摄历史与权力题材电影,其代表作“权利四部曲”中的三部分别涉及:关于希特勒的《莫洛赫》、描写列宁的《遗忘列宁》以及有关日本裕仁天皇的《太阳》。而作为艺术爱好者的索科洛夫对文化收藏宝库的博物馆也是情有独钟,早在其2002的名作《俄罗斯方舟》中就曾取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此次新作《占领下的卢浮宫》更是直接将镜头对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法国卢浮宫,定将上演一场有关艺术、政治与文化的历史纠葛。
Valentin is a criminal mastermind, but his exploits don't prove much in the way of satisfaction. Thus, he sets out on a one-man sailing trip around the world in a last attempt at finding meaning in his life. Meanwhile, in Morocco, a burned-out jazz singer named Jane is trying to forget a fizzled love affair. And so begins the journey of these two lost soles who are destined to cross pa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