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胤第5部剧情长片《灼人秘密》获得台湾文化部辅导金新台币1200万元补助,谬思演员吴可熙同时身兼演员与编剧,电影也首次告别缅甸,于2018年11月26日杀青。 电影讲述一个乡下女孩到城市追梦的故事。女孩妮娜(吴可熙 饰)为了追求演员梦独自北上,她如愿获得电影《谍恋》演出,却因偏执导演的污辱、经纪人的不关心、助理的不专业,几度濒临崩溃。好不容易拍完电影,竟又接到父亲工厂倒闭、母亲病重消息,妮娜不得不回到家乡,她遇上昔日好友Kiki(宋芸桦 饰),发生了一连串奇异事件,而这一切,似乎都和当初与她竞争角色后突然消失的女孩3号(夏于乔 饰)有关…...究竟面对命运的无数磨难,妮娜该如何克服和面对?
有人說過「十七歲」是一個具有魔力的數字,因為十七歲正好是青春怒放的時期,離法定的成人還有最後一段的萌昧期。大多數人的十七歲都是在汗水與淚水交織的高中校園度過的,十七歲的生命充滿各種曖昧與可能。 四十五歲則是另一個令人遐想的生命階段,因為在此標注了生命中點的里程碑,準備跨過的是「不惑」的關卡。四十五歲的他們抱著一顆曾經熱血的心展開了一趟追尋高中失聯同學的旅程,大家都以為旅程的終點就是與高中同學歡聚、慶祝同學會,沒想到,等待著他們的卻是一個個沒有逆料到的生命驚奇―― 包括中年失業、子女教養、夫妻關係、身心健康、父母健康、自我實踐與生死大事等問題,彷佛要通過了這重重的考驗,生命才能真的邁入不惑的旅程。 於是,旅途上的他們與那些久違的年輕夢想、熾燃理念與純真初心相逢了,原來,他們一直在尋找的不是什麼失落的青春歲月或失聯的旅伴,而是那一個個被遺忘的「原來的自己」。 旅程如斯奇妙,最後帶著他們一路返回了自己的「初心」。在這個期中休息站,他們盤整了自己生命的得失,加滿了油,再次啟程,往生命後半段的坦蕩旅途一路駛去,這次的終點將是圓融與完滿。
如果一旦喜欢,就能喜欢很久很久,那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吧。 在学校里说方言会被罚款的80年代,蔡志常(张庭瑚 饰)和邱素芬(袁子芸 饰)是高中同班同学,数学成绩优秀的蔡志常被选为班长,邱素芬则是特殊班级干部“国语推行员”,专抓同学说台语的邱素芬,和习惯说台语的蔡志常总是针锋相对,从互看不顺眼开始认识彼此,蔡志常发现自己喜欢上邱素芬,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即时通讯软件,欲言又止的暗恋暧昧持续发展着,直到高中毕业,蔡志常考上国立大学,邱素芬落榜重考,命运带领他们走往不同方向,两人不断地相遇又错过,留下擦身而过的遗憾…经过多年之后,依然心系初恋的蔡志常与邱素芬再度相遇,这次,蔡志常决定踏出那一步,为这段持续20年的喜欢作出行动。 改编自纯爱小说教主痞子蔡(蔡智恒)原著小说《国语推行员》。
幽默、感動、腦洞大開!一段與神同行的瘋狂旅程! 因緣際會撞見神仙下凡來解答?還是有緣自會相見歡?兩年前本來是記錄一場與神明∕靈魂溝通的通靈故事,探索未知世界。殊不知開拍的第一天,就被眾神明喊「卡!」,原來導演阿海得先了解祖先、化解難題,並累積功德才能有資格「神展開」! 熟知「天語」的通靈阿姐來助陣、正義又幽默的眾神明,還有「小老大」九皇子,甚至是距今300年前勇闖台灣的「國姓爺」鄭成功以及西拉雅族祖靈「阿立祖」一路上都參與其中,彷彿一股「看不見的力量」默默影響台灣這塊土地。前世與今生環環相連,而「公親變事主」的阿海與拍攝團隊,抱著又驚又喜的心情,跌跌撞撞地闖出這段出乎意料的驚奇之旅。 何謂「天語」? 在看不見的世界不需要用語言來溝通,因為「光」本身就是頻率,就是訊息。人們泛稱的天語,也就是透過傳訊人的口中說出的非人類語言,是光「降頻」之後在人類聽覺範圍內產生的聲音。透過「天語翻譯人」,可以將訊息盡量客觀中立的轉譯出來,讓大眾得以了解其中含意。在本片中,傳訊管道林寶貴以及曾美玲均能接通多位神明,說出的天語也各各不同,貫譽則擔任天語翻譯人。
伟同(赵文瑄)是事业有成的男同志,与男友赛门(Mitchell Lichtenstein)在美国过着幸福的同居日子,烦恼来自要用各种招数应对远在台北的父(郎雄)母(归亚蕾)的一次次逼婚。伟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书一封声称会在美国结婚,没料父母想亲眼见证。无奈,他只得拉上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金素梅)“假婚”,想逃过一劫。 父母对葳葳相当满意,却对伟同的草率态度不满,为让父母满意尽快返回台北,伟同犹如“拼命三郎”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断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迟,令他和赛门的感情亮起“红灯”,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了他的孩子。似乎,伟同在强大的父母(传统)面前,只能选择去做一个 “表面正常”的男人。
《稻浪上的夢想家》是一部60分鐘紀錄片。故事起點,從一粒米說起。台東池上米廠之子梁正賢,外人眼裡,不像糧商。20年前,他為推動有機米栽種,連續8年,每年虧損400萬;再為一張僅僅3乘以5公分大小的產地標章,每天一睜開眼,起身吵架,一身是膽地力抗龐大利益,爭取到全台第一張專屬米的身份證明。20 年下來,池上盛產好幾屆冠軍米農,池上米價攀上全台最高價,大幅翻轉農民生活。再後來,每年的秋收藝術節,讓地處台灣東南一隅的池上,登上國際期刊,吸引遊客慕名而來,從而變身不一樣農村。 池上的美,不只天堂路與金城武樹,而是這片遼闊無人為建設切割的數百公頃稻田裡,孕長出來的土地與人、人與人之間的深厚世代情。 紀錄團隊以兩年半時間,走進農民生活,紀錄不同世代農民種植有機米歷程,也紀錄下池上四季風貌。從插秧、成長、結穗到收割,無言而喻池上蛻變與發展,從種稻開始改變到藝術扎根,創造夢想新家園。
每一夜,小说家和他自己搏斗,在斗室内,像挖掘壕沟那样地起运着胸膛内的土…… 《寻找背海的人》以年轻小说家寻觅的踪迹,串起王文兴的文学生涯。图书馆内密排的书架,校园参差的花树与歧路,对艺术的敏锐感受和一己之见,犹如雕凿精神的枣核那样,精工地将情思翻译为记号,再翻译为文字。王文兴展现了一个信守文字信仰、珍重对待写作、以缓慢换取深刻的文学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