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谭艾珍 饰)生活在城市,爷爷(陈慧楼 饰)生活在农村,起先,三个小鬼头跟着奶奶居住,之后遭到了爷爷的反对。爷爷和奈奈决定通过比武来决定三个孩子的去向,最终,机智的奶奶获得了胜利,三个孩子也得以留在台湾。 一次偶然中,失意的爷爷在路上遇到了曾经的好友,两人结伴前往武馆看人打擂台。很快,爷爷就发现,黑恶势力早已经渗透了武馆。黑道老大金彪邀请爷爷来打擂台,因为和孙子分离感到十分失意的爷爷同意了。爷爷的对手是一个身强体壮的大力士,但仍然不敌爷爷,然而金彪在爷爷的水中放了毒药,很快,中毒的爷爷就占了下风。当奶奶赶到时,爷爷已经不见踪影,生死未卜。
依傍大海的美丽小镇恒春上,音乐梦想在台北遭受打击的年轻人阿嘉(范逸臣)冷眼旁观着一切。虽在民代主席后父的帮忙下成了代班邮差,信件和邮包却被他乱堆在房间,而对一个寄自日本的无法送至的邮包,他也没按老邮差茂伯(林宗仁)的吩咐将之退回,而是私自拆阅查看:里面除一张泛黄的少女照片,是几封写于60年前的信件。其时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在台日籍教师(中孝介)随日军撤退时遗弃了相约私奔的女友,归日途中,他将爱意和悔意化为文字,但信件直到去世才被其女儿代为寄出。 在台湾留学、工作的日本女孩友子(田中千绘)有心成为模特,却被认为形象过时只能做负责日本超级“疗伤歌手”中孝介(中孝介)在恒春的演出事宜的公关。按惯例,中孝介演出之前会有乐团暖场,友子原本联络了日本某乐团,但民代坚持用本地乐团,友子无奈与包括阿嘉在内的几个年龄、工作、个性都有较大差异的当地音乐爱好者——因意外事件失掉幸福生活的交警(民雄)、暗恋老板娘的小店伙计水蛙(夹子小应)、早熟的小女生大大(麦子)等——成了工作搭档。由于阿嘉之外的几人全无舞台表演经验,临时组建的乐团时有矛盾发生,友子常被气得火冒三丈,最有经验的阿嘉气她最甚。 屡有调整的乐团成员——茂伯、兜售客家小米酒的马拉桑(马念先)先后取代贝斯手加入乐团,一直不顺的排练,中孝介来台的日子越来越近,对阿嘉彻底失望的友子决定放弃在台的工作回日本,但两人已在摩擦中生出感情。不久友子在阿嘉房间看到那些60年前的信件,完全被美丽的爱情故事打动,叮嘱阿嘉一定要将信件送至当事人手中。双方虽没开口表白,但爱情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阿嘉因为友子重新拥有了追求音乐梦想的勇气。中孝介演出即将开始之时,信件主人的地址被找到,阿嘉也被友子告知她已接到日本唱片公司的工作邀约。
北宋书生郭金城,被一个恐怖绮梦缠身。要千里访寻驱魔道士鸡鸣大师,途中遇到专吸男人阴气的妖女,危机重重,及后更发展了数段既温馨、感人又香艳缠绵的遭遇.
草草结束工作,只想赶回家休息的医院胸腔科主治医师夏正(王柏杰 饰),在离开医院后,却因为一位车祸重伤的急诊病患而被紧急召回。夏正的病患,同时也是八卦媒体记者的金有中(薛仕凌 饰),因收到风声听闻有不知名病毒在各大医院爆发,为了挖掘独家,积极的想找出感染源头,而千方百计住院;另一方面,男护理师安泰河(曾敬骅 饰)与实习医生李心妍(项婕如 饰)为彼此相爱的热血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有热忱,在医院一待就是好几天。他们,在病毒爆发时,不但遇上了无预警的封院,也面临了被吞噬的人心。在大家都有可能染疫的情况下,医生、记者、医护人员究竟该自保还是救人?并在这个逐渐分崩离析的医院、制度与人心中存活下去?
《大侠胡金铨》将分为两集上映: 第一部曲——《先知曾经来过》:以编年史的方式逐部介绍胡导演的经典电影,让观众感受他的电影魅力,并透过重要学者及影评人们解析电影美学,再加上和胡导演合作过的重量级影人如徐枫、郑佩佩、王童、徐克、吴宇森、洪金宝等,一一分享当时的回忆与细节,逐步揭露胡导演的电影方法、美学风格,和他投入艺术之风范与疯魔行径。 第二部曲——《断肠人在天涯》:细说从头讲述胡金铨飘泊一生无以为家的宿命,从北京、台湾、香港到美国,这样的宿命如何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如何影响他的艺术生命轨迹。尤其在他晚年仍努力企图创作拍片,却一直壮志未酬的岁月,并非大家所想像风光。他是个创造时代的人,也是个在大时代翻转中,时不予我的孤独英雄。 片中并透过胡金铨一手栽培,也是《龙门客栈》《侠女》男主角石隽的脚步,重返当年拍摄场景,让镜头仿佛穿越时空,闪回当年的点点滴滴。侠客老矣,却不放弃追寻五十年的恩师记忆,如师如父,情谊真挚。 ★ 电影大师胡金铨是影坛的武侠巨擘,一生作品不多,但开创全新武侠电影手法,作品奠定武侠电影的类型 ★ 《寻找背海的人》导演林靖杰记录了胡金铨的导演养成,探讨他的电影美学及他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 第一部曲集合曾与胡金铨合作影人石隽、吴宇森、徐克、洪金宝、许鞍华、徐枫、郑佩佩、王童及影评人焦雄屏、闻天祥、黄建业等人回忆访谈 ★ 第二部曲从北京、香港、台湾到美国,发掘生活对胡金铨作品的影响,去理解胡导演如何成为一位独特的艺术家 ★ 罕见从胡金铨的亲人、亲近友人口中回忆一代大师的生活点滴,让观众更了解他的一生及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