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警察克莱因(乔什•哈奈特 Josh Hartnett 饰)在办案中惨遭羞辱,罪犯嗜血如命,喜欢肢解活人。克莱因身受重伤,仍侥幸活命,但心底留下阴影,被迫革职。3年后,一位中国富商委托克莱因帮忙寻找失踪儿子师涛(木村拓哉 Takuya Kimura 饰),他来到香港,接待他的是好友孟子(余文乐 Shawn Yue 饰),后者亦是警察。在警局,克莱因与师涛擦肩而过。随后,发生荒野命案,孟子怀疑此事为流浪汉(李灿森 饰)所为,两人急忙赶到现场。与此同时,黑帮头目苏东坡(李秉宪 Byung-hun Lee 饰)的情人莉莉(陈女燕溪 Tran Nu Yên-Khê 饰)被狂徒掳走,后者开车逃逸,也来到了荒野处,但被击毙。调查中,克莱因逐渐发现了莉莉、李秉宪、师涛之间的微妙关系…… 本片为越南导演陈英雄息影7年的回归之作,入选62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
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米切尔(法布莱斯·鲁奇尼 Fabrice Luchini 饰),他的职业是巡回法院的庭长。在业内,米切尔有着“两位数庭长”的昵称,因为凡是他经手的案件,被告人被判刑的年份均超过两位数。 这一次,米切尔要面对一桩非常棘手的案件,案件中的死者,是一名年仅7个月大的婴儿。在审理案件的同时,米切尔还要应付自己顽固的感冒。陪审席上坐着形形色色的陪审员们,其中,一个熟悉的面孔吸引了米切尔的注意,她就是蒂特(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 Sidse Babett Knudsen 饰),蒂特是一名医生,曾经照顾过生病主演的米切尔。蒂特的存在让米切尔开始格外认真的审视起这桩扑朔迷离,似乎另有隐情的案件。
1968年,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已经获得了太多的成功。 这一年,电影界前辈、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郎格洛瓦提出了整个电影史应该以"戈达尔前"与"戈达尔后"两个概念来划分的论点。在他看来,38岁的哥达尔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创了一个时代。 著名作家路易·阿拉贡早在1965年就已经说过:"今天的艺术就是戈达尔。"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也宣称:"在戈达尔的影片里,学问太多了。" 其实,除了处女作《筋疲力尽》获得1960年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狂人比挨洛》获得196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青年评论奖、《中国姑娘》获得1967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外,戈达尔导演的其他几十部影片,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好的声誉,大多数观众看戈达尔的电影,不是不知所措,就是焦躁不安。 或许,戈达尔生来就是电影的敌人。 在1967年拍摄的《周末》里,他让动作停止--两个倒垃圾的人直接对着一部摄象机谈话,长达7分钟之久。在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一个仅仅穿着乳罩和短裤的女人,坐在半明半暗的一张桌子上,直接对着一部推近拉远的摄象机说话,详细的叙述她参加的一次狂欢。这个段落也持续了好几分钟。思想激进的戈达尔,用这种方式与好莱坞抗衡。因为在他看来,好莱坞电影流畅的剪辑和快速的节奏,是为了迎合观众,进而麻痹观众,使他们沉湎在白日梦中,甘心情愿的忍受资产阶级的剥削。他甚至认为,电影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要反抗资产阶级,就需要把电影的传统全部粉碎。这样不象电影的电影,才使值得拍摄的好电影。
安锡动画节最佳电影,被誉为不会令细路欲求动画公仔,而是令世界更美好的电影。20 世纪中拿破仑五世统治的另一个法国,科学家70 年来不断失踪,飞行、电力甚至电影等伟大发明都成泡影,只有艾菲尔建起了第二座铁塔。煤与蒸气把天空弄得乌烟瘴气,出街要戴防毒面具,大皇宫变大温室。阿菲(玛莉安歌迪雅美丽声演)父母是科学家,也无端失踪,当老猫达尔文病到七彩,阿菲偷偷研制不死药,却因此逃亡历险,牙尖嘴利的达尔文、主意多多的怪爷爷、变节特工祖利亚也一起有难同当。《我在伊朗长大》监制再接再厉,法国漫画家Jacques Tardi 原著,糅合凡尔纳和宫崎骏的灵光,以罕见的怀旧动画风,找回失落的动画年代。
一战前,德国人祖(奥斯卡·威内尔 Oskar Werner 饰)和法国人占(亨利·赛尔 Henri Serre饰)在巴黎结识。他们意趣相投,对诗歌和小说都有强烈而共同的兴趣,甚至二人为着同一个雕塑也着迷。顺理成章地,祖与占都爱上了同一个女子:聪明貌美的凯瑟琳(让娜·莫罗 Jeanne Moreau饰)。 在这样的关系中,占选择了成全温柔单纯的祖。他们一起到乡间度假,度过了美妙时光。然而一战的爆发,却让他们失去了联系,在自己国家服役期间,他们多么担心会在战场上杀死自己的好友。而祖,从不间断地给妻子凯瑟琳写信。 战争结束,祖与占再次相遇,占觉察到祖和凯瑟琳的关系很糟糕——她对婚姻以外的感情从没停止过追逐,喜欢在各种爱情关系中享受自由。占在祖家中住下,凯瑟琳毫不掩饰对占的爱,这段三角关系平衡而快乐的维系着,旁人完全看不透。当占要离去时,凯瑟琳直率锐利的性格让事情起了变化……
1937年,在中国南京生活多年的德国商人拉贝(乌尔里奇·图克尔 Ulrich Tukur 饰)与妻子多拉准备回国。他把在西门子中国分部担任的职务交给继承人,然而就在当天的欢送舞会上,日军开始轰炸南京城,到处烧伤抢劫,引起南京暴乱。恐慌的居民四处逃散,拉贝毅然打开公司大门 收留中国员工及其他难民。南京城的外国传教士、医生、商人们商议在南京建立一个“南京国际安全区”来保障无辜百姓的安全,拉贝被推举为主席。本来第二天决定回国的拉贝决定要留下来,去拯救无辜的老百姓。当他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对南京人民施加的惨无人道的暴行时,拉贝更加积极地与同伴们和日军斗智斗勇,试图挽救更多的生命。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安全区,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与之同时,日军的暴行更加疯狂,拉贝的人道救助引起他们的不满,安全区多次受到日军的冲击,补给变得越来越艰难。几十万的无辜百姓等待拉贝去拯救,巨大压力下拉贝怎样去完成这人性的使命?
故事发生在1671年的法国,王公贵族们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让百姓们陷入了水深火热和民不聊生的糟糕境地中,愤怒和反抗的情绪日益增加。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库德王子(朱利安·格洛弗 Julian Glover 饰)满脑子里想着的,依旧是如何讨好自己的父亲路易十四(朱利安·山德斯 Julian Sands 饰)。为此,库德王子决定举办一个为期三天的壮大宴会,他将此任务全权交给了侍从瓦尔特(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处理。 瓦尔特出色的完成了王子交代给他的任务,宴会上的所有来宾都对他们的所闻所见感到满意和惊奇。一个名叫安妮(乌玛·瑟曼 Uma Thurman 饰)的贵妇的出现让瓦尔特坠入了情网,不幸的是,路易十四似乎也想要得到安妮。在如此强大的情敌面前,瓦尔特陷入了痛苦之中。
Pascale Rocard/帕斯卡·罗卡尔德在这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为她赢得了1994年马赛第十一届国际妇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的殊荣。 故事发生在巴黎,美丽的马西尔德今年三十岁,她靠帮人修复油画为生。男朋友保罗曾经是巴黎艺术学校的教授,他经常鼓励马西尔德自己进行些创作。马西尔德的姐姐爱丽斯在一家建筑作坊过这单调乏味的生活。从童年开始,姐妹俩就几乎没有丝毫的相似之处。在母亲的葬礼上,两个人再次见了面。一天,马西尔德载着保罗的儿子托马斯回家,途中发生意外。马西尔德受了轻伤,但是托马斯当场身亡。马西尔德顿时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她没有再见保罗,躲进了姐姐家中。能把马西尔德从绝望中拯救出来的只有绘画,姐姐爱丽斯给了她莫大的鼓励。但是爱丽斯没有把事情告诉任何人,她像照顾小孩子一样呵护着半疯状态的马西尔德。为了查明事情的原委,保罗雇用了私家侦探,但是没有任何结果。一个偶然的机会,爱丽斯的朋友劳伦特注意到了爱丽斯家中的一幅油画。劳伦特以为这幅艺术品是出自爱丽斯之手。无奈之下,爱丽斯装作自己就是那个所谓的艺术家。接着,劳伦特成了她的经历,并且为她开办了一个大型的画展。爱丽斯越来越有自信,享受这一切荣誉,而此时,马西尔德却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直到有一天,整个事情败露了:修道院里的牧师在报纸上获知此事。马西尔德停止了绘画,并且开始在修道院的墙上创作壁画。在绝望的时刻,马西尔德送给了爱丽斯最后一幅油画,那是她在发生车祸前送给保罗的副本。奇迹终于发生了:保罗在参观爱丽斯的画展时认出了那幅作品。他跟踪爱丽斯并找到了马西尔德。保罗从未停止对马西尔德的爱,因此,他原谅了马西尔德,他使马西尔德走出了修道院,也走出了绝望。就在马西尔德在遥远的亚洲举行她的第一个画展的同时,姐姐爱丽斯准备用同样的方法俘获一个极具天分的年轻画家的心……
莉比(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惨童年,她的母亲和两个姐姐惨遭变态杀人狂的毒手,惨死在血泊之中,莉比幸运的逃过了一劫,之后,她立于公堂之上,指认了哥哥本(寇瑞·斯托尔 Corey Stoll 饰)就是罪魁祸首,本因此被关进了监狱。 这一惨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写信捐款给莉比这个可怜的姑娘,靠着这些善款,莉比长大成人,然而,过去的阴影使她变成了一个整日里无所事事自暴自弃的女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莉比正在被逐渐淡忘,她收到的捐款越来越少,生活状况亦越来越糟,就在此时,一位名叫莱尔(尼古拉斯·霍尔特 Nicholas Hoult 饰)的青年找到了她,不惜花重金将莉比请到了“杀手俱乐部”,在俱乐部怪咖们和莱尔的怂恿之下,莉比开始回顾这宗她一直以来都在逃避的案件,一些疑点渐渐浮出了水面。
神色有点忧郁的大卫(蒂姆·罗斯饰)是一个专门照顾重症病人的护士。他喂他们吃饭、替他们淋浴、帮助他们大小便, 做一些连最亲的亲人也不愿意干的事情。他是一个沉默寡言却很尽职的人,对病人的照料无微不至。病人过世后,他会感到很悲伤。而在参加病人的葬礼后,他又要开始找一个新病人,建立一段注定要以悲剧终结的关系。为了纾解精神上的压力,他天天跑步。大卫照顾的病人玛尔塔是一个癌症已经扩散、需要化疗的病人。最初她对大卫有些戒心,后来她从朋友那里得知大卫也有过一个患了末期癌症的儿子,才完全信任他。 当玛尔塔再也无法忍受化疗的严重副作用时,她要求大卫帮她安乐地死去。大卫一开始拒绝了她,但几经犹豫后改变主意,帮她完成了这个心愿。
1960年的夏天,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和让·鲁什对巴黎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这部论述电影连续几个月跟踪调查的进行,也记录了主人公们的变化。调查中被采访的人最后在影片第一次放映的时候聚集在一起观看进行讨论,有人的赞同,有的人驳斥。两位导演通过这部真实电影,经历了既极具挑战又充满乐趣的体验。 "In the summer of 1960, Jean Rouch and Edgar Morin investigated the everyday life of people living in Paris. ""Are you happy? How do you live?"" These are some of questions they asked young people on the street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ir idea of happiness. From manual labourers, students, to a couple of office workers, the different protagonists reveal themselves in conversation, unconcerned about the presence of the camera. With no script, and no professional actors, this film sets out to frame the limits of cinematographic truth." 1961 戛纳国际电影节 国际影评人奖